- ·上一篇文章:全面展现版画创作最高水平 全国美展版画展完美收官
- ·下一篇文章:“美丽中国,生态高邮——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在高邮举办
现场丨含香体素——2019宿利群水墨作品展开幕

2019年10月26日下午《含香体素——2019宿利群水墨作品展》开幕式在北京798桥舍画廊隆重举行。此次展览展出宿利群先生近期精品力作53幅,其中分为古瓷器系列与风景系列两种题材作品。现场还展出多件珍贵的古瓷器残器。此次展览将持续到2019年11月25日,欢迎大家莅临参观。

出席本次的嘉宾有:
清华美院教授 杜大恺先生
自由艺术家、评论家 张郎郎先生
清华美院艺术史论系教授 祝重寿博士
原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编辑 赵雁潮先生
艺术品投资人 陈连勇先生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 吕越女士
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梁雄德先生
清华美院友人 石冲先生
清华美院友人 崔彦伟先生
艺术批评家、策展人 高岭先生
古瓷器残片收藏专家 罗国新先生
北京电影学院视听传媒学院院长 宿志刚教授
画家友人 马健培先生等

本次展览的序言由著名收藏家、古董鉴赏家马未都先生题写:
残砖断瓦曾是中国文人的情怀,尤其清代乾嘉学派兴起之后,凡带文字或纹饰的砖瓦都成为文人追逐的目标。明末清初大儒顾炎武作为清学的开山鼻祖,亦为乾嘉学派的创始人,他强调经世致用,提倡朴学,讲究无证不信,故对历史遗存视若拱璧,把玩遗珠乐此不疲。
古人从片瓦残砖中捕获出文化信息,不仅滋养文人士大夫的身心,还平添几分生活乐趣。让秦砖汉瓦成为案头的陈设,跨越千年乃至两千年,品味不请自来。中国文化的延续性就在于已消亡的某种文化不知何时何地遇知音即刻起死回生,残砖断瓦是,陶瓷残片亦是。

凡三十年来,中国大地基建密布,不期而至的各类陶瓷残器残片层出不穷,窑址积累的废弃物默默委身地下几百年,重见天日时恍然不知所措。直到有一天,有人发现了残器之美不亚于整器之丽,残片之缺不在乎整器之全,好事者以高超手段将其粘合,让今人窥见历史一半风貌。
这已算是后人的福分,有更好事者将粘合之器借纸笔又一次再现;在真实情景与虚幻环境之间,画家用笔墨诉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观者自有感触,深浅悲欣不同而已。

今日画家可画题材广泛,但以文人心态绘制新时代清供并不多,尤以陶瓷修复残器为本,添以个人情趣,小品大样,宿利群先生意在笔先,费尽心机。
其实绘画的精髓真不在技法,独在心机。
是为序。
马未都 丁酉六月初四

中国著名艺术家、清华美院教授杜大恺先生评价:
完形的陶瓷是一种存在
用石膏或其它方式修复后的陶瓷是一种存在
用水墨画的修复后的陶瓷是一种存在
完形的陶瓷是一种美
用石膏或其它方式修复后的陶瓷是一种美
用水墨画的经过修复后的陶瓷是一种美
美在发现
美是可以延展的
美是有纵深的 无处不在
杜大恺
2017.5.20

中国著名评论家邵大箴先生评价:
艺术创作最重要的是品格,纯正的品格来自功力与修养。宿利群的水墨画写的古代陶瓷残器,作品取材、布局独具匠心,格调清雅,既表现了古代陶瓷艺术的高雅质朴之美,又尽情发挥了水墨艺术的特性与魅力,情趣横生,令人赞叹!
邵大箴
2019.10.22
展览现场:








艺术家简历:

宿利群,1961年2月19日生于北京,祖籍辽宁沈阳。从事壁画、环境艺术创作设计。现为清华大学清华工美高级工程师,自由艺术家。1981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师从祝大年、吴冠中、袁运甫、杜大恺先生,学习壁画专业,1985年7月毕业并留校任教,曾任装饰艺术系系秘书,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术委员会学术秘书。1995年至1996年在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研修。主要作品有重彩壁画—《大自然的呼唤》(1990年),彩色琉璃壁画—《百鸟朝凤》(2012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宿利群油画作品展”(1989年),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寻真·宿利群油画、水墨作品展”(2016年)。
责任编辑:麦穗儿